在過去,大部分的喪葬流程,多是以實體殯葬儀式進行,隨著時代進步,我們也逐漸改變心態,從親自掃墓,到現在因人而異的各種喪葬方式的產生,讓我們有更多種不同的選擇。
而進步的科技,又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新方式,可以好好地與親友說再見?就讓春澤小編帶你一起看看吧!
-
線上追思
台灣大部分縣市,都各設有專屬追思平台,即便是納骨塔、環保葬、各式公家墓園,都可以透過網路進入虛擬紀念平台,部分甚至可看見逝者的照片、生平故事、親友留言,無論何時何地,不需要親自到場,就可以將思念無限制的傳達
-
AI重現
透過聲音資訊,讓AI系統模擬逝者的聲音,並透過提供各種個性資料,讓AI可以更精準模擬人物性格及語氣,雖然逝者已去,但這樣的技術提供了一種新的陪伴形式。
-
數位遺產
對現代人來說,豐富的網路足跡乘載了許多人生命中的重要資訊與回憶,也成為了逝者需要被處理的「數位遺產」,因此有些手機品牌,也開始導入相關技術,例如可指定聯繫人,使用逝者的手機獲取各式資訊;或者是社群軟體,可設置指定管理人,負責管理帳號發布紀念資訊等。
-
各式的科技,讓死亡不再只是遺照與墓碑,而是熟悉的貼文與留言,讓人能從中尋找記憶的溫度。雖然科技無法完全撫慰心靈的傷痛,但對某些人來說,它減少了因儀式束縛而產生的遺憾,也尊重了每個人獨特的思念方式,讓人們能以自己的節奏,慢慢學會說再見。